江西师范大学校友会

报刊:《校友通讯》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他退而不休,采用多种有效方式继续帮助并支持我以及学院的建设发展。魏奇老师在退休前后,跟我讲得最多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为此,我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大事来抓。在自2...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新闻

   期次:第3期      查看:16   


  他退而不休,采用多种有效方式继续帮助并支持我以及学院的建设发展。
  魏奇老师在退休前后,跟我讲得最多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为此,我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大事来抓。在自2000年后的--段时间里,鉴于当时博士学位教师属稀缺资源,我们采取“引硕攻博”的策略,每年引进若干名优秀硕士,再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攻读博士,先后派十余名硕士教师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博士毕业的多了起来,我们以引进博士为主。这些“引培”人才成为传播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中坚和骨干。
  关于人才引进,我曾跟魏奇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大概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我曾大量写信给当时教育技术学和新闻传播学专业主要期刊发文量高的作者,用传播学院院长帽子去吸引优秀人.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先后有我国教育技术学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大学的教授来校洽谈、沟通,因户口政策等问题均未能引进。后来他们中有三位成为长江学者、一位担任过某大学校长和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位担任某大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一位是国内知名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领导、一位担任国家级学会会长,都成了我的挚友,把我带人新闻传播学术界,帮我建立人脉关系、提升学术影响力,他们多次来学院讲学、指导,对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魏奇老师听后,对我大加赞赏,并多次鼓励我说:对人才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办法多多,关键是要想办法、有行动。针对当时高校并校、扩招,师范院校办非师范类专业的新形势,魏奇老师指出:传播系将来要发展成为学院,单靠教育技术学和广告学专业是不能支撑的,否则迟早会被合并!这话直刺我心。2001年担任传播学院院长后,我加快了本科专业和硕士点建设: 2003年增设传播学专业,2005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学,2006年增设新闻学专业; 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点,2006年获新闻学硕士点。在短短的几年间传播学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播学院:拥有传播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五个本科专业。

  2002年学校启动新校区建设,魏奇老师深感这是改善办学条件的极好契机,多次跟我讲要跟踪新校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动向,要为学院争取一流的办学条件。我和班子成员也深知这是改善办学条件难得的宝贵机会,积极与学校领导和规划建设部门联络、沟通,不计其数,终于为学院在瑶湖校区名达楼4区最佳位置争取到完整的1栋大楼作为办学场所,办学条件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推进成功后,表明传播学院可以较好地在学校立身并不断前进,从此魏奇老师的心就踏实了。



  2002年3月至2014年9月,魏奇老师担任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督导组)专家,其间还担任6年副主任。他曾跟我说要继续支持学院发展,帮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此,他利用督导专家身份,对传播学院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素质能力提升倾注心血。每学期传播学院全部授课教师的课都要听至少2节,听课后及时跟授课教师沟通,提出改进建议;每个月跟院领导作一次交流,反馈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每个学期向学院提交地份督导报告,详细分析每位授课教师教学情况、素质能力,并给出进一步提升的策略。在魏奇老师的指导下,传播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很快,学校每届“十佳”“百优” 教师评选,传播学院“十佳”“百优”均榜上有名。魏奇老师每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师范大学校友会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280次访问,全刊已有8361次访问